鼓勵在地農友守護環境 生態服務給付再增5物種

2023-11-16  記者田靖/綜合報導

食蛇龜(圖_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提供)。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本周宣布,繼石虎、草鴞、水獺、水雉及臺灣黑熊,再新增諸羅樹蛙、山麻雀、赤腹游蛇、柴棺龜及食蛇龜等5物種納入生態服務給付的保育標的。與過往最大的不同,不再是大眾熟悉的明星物種,但同樣具備淺山農田生態系指標。這些物種或因農地利用型態改變,或受土地開發、氣候變遷、棲地劣化等因素影響,亟需全民共同保護牠們賴以生存的棲地,讓族群得以延續。

諸羅樹蛙(圖_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提供)。

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指出,在地認同是農田生態系保育工作的重要關鍵,保育工作不僅需考慮野生動植物的存續,更要關心與牠們共同生活的居民。唯有發展兼顧居民生活與生計的保育措施,讓當地居民願意主動成為第一線的守護者,保育工作才能轉化為在地的實際行動。

林業保育署指出,本次新增的5個物種,只要在標的實施地區且農地面積至少0.1公頃以上(赤腹游蛇農地面積至少100平方米以上),不使用除草劑、毒鼠藥、不友善的防治網,並符合農藥安全檢出規範,每年每公頃核發最高3萬元獎勵金。除了上述友善農地給付外,農民如果進一步為這些物種營造適宜的繁殖或棲息環境,提供更加完善的庇護效果,每人再加發最高每年3萬元獎勵金。

柴棺龜(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陳添喜拍攝,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提供)。

另外,針對這5種物種可能出沒區域,在地社區團體可組成巡守隊,申請巡護監測給付,巡守保育標的物種的潛在棲地及進行保育宣導,例如針對柴棺龜與食蛇龜違法盜獵問題,協助通報及拆除違法籠具或網具,每年每隊可核發最高6萬元獎勵金。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 2021 Copyright 彪網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