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慈濟骨科來者不鋸  30次手術助慢性骨髓炎病人正常走路

記者陳宜琳/嘉義報導

大林慈濟醫院骨腫瘤及關節重建科主任謝明宏堅持「來者不鋸」,經30次手術,讓慢性骨髓炎病人正常走路(圖:大林慈濟提供)

55歲婦人因風濕病造成膝關節嚴重變形而動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卻種下難治型慢性骨髓炎的遠因,在二十次住院控制反覆發炎中,又不慎跌斷腳而雪上加霜,而截肢成為一勞永逸的治療選項。大林慈濟醫院骨科部骨腫瘤及關節重建科主任謝明宏堅持「來著不鋸」理念,與整形外科聯手治療,歷經三十次的手術,並置入腫瘤型人工膝關節,總算讓病人正常走路,重回健康生活。

 謝明宏醫師表示,病人在他院做過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後,因表皮壞死而再接受皮瓣轉移,但幾個月下來因關節腫脹、走路疼痛而跛行來大林求診。檢查發現病人的內側膝蓋關節不穩定,而且有感染的現象,所以為她移除人工關節,在關節內放入含有抗生素的骨水泥,三個月後等感染控制住再重建原本的膝關節。

謝明宏指出,病人每次總是歡歡喜喜出院,卻又經常反覆發生感染,有時發燒,有時膝蓋腫漲,有時傷口化膿,需要入院打抗生素,手術清創,甚至再把原有的人工膝關節移除,這幾年因這種難治型的慢性骨髓炎,共住院20次,歷經30次的手術。

在骨髓炎總算控制後,病人不慎跌倒造成在人工關節下方五公分處發生骨折,謝明宏表示,在進行骨折固定手術後,雖然再次恢復關節原有的功能。但無孔不入的細菌在病人免疫力變差時伺機作怪,面對因為治療已經千瘡百孔的腳部,是否該跟病人討論截肢的選項?但他想起副院長簡瑞騰院長說過骨科的傳統是「來者不拒、來者不懼、來者不鋸」,所以選擇為保存肢體而努力。

大林慈濟醫院骨腫瘤及關節重建科主任謝明宏堅持「來者不鋸」,經30次手術,讓慢性骨髓炎病人正常走路(圖:大林慈濟提供)

謝明宏先進行更大範圍的死骨與不健康軟組織的切除,再由整形外科許宏達醫師執行肌肉皮瓣手術。他指出,手術必須考慮到骨髓炎是否獲得控制,原本長短腳怎麼改善,軟組織能不能完整覆蓋與重建關節的穩定度,在完整的評估後之後,使用能提供更膝蓋更好保護力的腫瘤型人工膝關節將以上的問題一一克服,手術後傷口恢復的情況令人滿意,一周後便開始停開始復健,三個月後走路便能不使用拐杖走路,抬腿可以彎曲正常。

謝明宏指出,而行醫就怕病人疼痛、痛苦,看到她能正常走路與生活而為感到開心,她的笑容是對行醫最大的回報。他說,罹患骨髓炎的病人會害怕就醫,當膝蓋疼痛發膿與惡臭,甚至害怕手術,但現在醫療與健保都很完善,建議有需要進一步治療的病人都應該尋求協助。

婦人表示,曾埋怨別人開刀都好好的,自己卻一直反覆感染、住院,到後來知道是因為免疫功能有問題才會一直感染。當聽到可能截肢時很難過,好好一個人會很不方便,也無法接受一輩子要拿拐杖。她說,聽到醫師要再拚一次幫忙裝人工膝關節時很開心,很感恩謝醫師的耐心。現在已經可以正常走路,不用擔心腳會怎麼樣,心裡也變健康了,更能全心參與宗教團體的服務工作。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 2021 Copyright 彪網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