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蛋荒之外 民團籲政府協助蛋雞產業轉型 打造友善飼養環境
2023-3-18 記者田靖/綜合報導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本月14日與林淑芬立委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行政院正視台灣蛋雞產業落後的系統問題,研究會強調台灣蛋雞產業若不接軌國際友善飼養趨勢,持續製造動物的緊迫與痛苦,成為各項病原菌的載體,未來蛋荒仍會發生,消費者也無法獲得安全健康的畜禽產品。研究會指出,台灣蛋雞產業嚴重落後,包含禽舍落後破舊、高密度集約化飼養以及人力高齡化等等,導致產蛋效能差。呼籲農委會應盡快提出十年產業升級計畫,帶領台灣蛋雞產業朝向友善飼養發展,
本月初,農委會考量國內養禽產業有必要加速升級,今天(3日)召開記者會公布「養禽場設施改善輔導計畫」,規劃3年內投入10.5億元,協助家禽養殖產業改善飼養場的禽舍與設施。但研究會指出,農委會的補助項目仍包含「傳統開放式禽舍」,也就是格子籠。根據農委會畜牧處提供的資料,目前蛋雞飼養環境放牧雞占 0.3%、平飼雞 1.3%、豐富籠 2.3%、其他 96.1% 都是以格子籠飼養。
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表示,台灣雞蛋八成多以落後、傳統的「格子籠」飼養,母雞完全沒有活動空間,違反動物天性與福利需求,動物長期處於緊迫狀態、疫病抵抗力差。且農委會至今仍允許蛋農以殘酷的「強迫換羽」方式調節蛋量。將母雞限水、禁食1-2週,加速母雞換羽代謝,以延長母雞產蛋期限。一般強迫換羽後蛋雞死亡率達2-3成。
研究會指出友善畜禽的飼養技術持續精進。根據2021年一份跨國研究,比對16國、6,040個商業雞群、1.76億隻母雞生產資料,發現10年間非籠飼系統死亡率隨時間降低,但籠養系統幾乎無變化。以台灣現況來看,平飼產蛋率保守估計都在8成以上,生產量、供貨量都相對穩定,可因應各種外部挑戰,也從來不需透過強迫換羽逼出產能。
目前國際普遍認定放牧、平飼及豐富籠三種飼養方式為友善蛋雞的生產方式。現階段國內有三個蛋雞福利認證單位提供五種標章。分別是台灣農業標準學會推動的「人道」與「友善畜產」雙標章、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推動的「友善雞蛋聯盟」與「動物福利標章」雙標章,以及中央畜產會推行的「友善生產」標章。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